厦门市积极构建社会综合治理创新体系

2016-11-18 08:35:34 来源: 福建法治报

数据开道 “e路”平安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1月18日讯  近年来,厦门市主动顺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变化,积极探索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寻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有效整合全市各种信息资源,建成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网格化信息平台和“i厦门”一站式惠民服务平台、“互联网+群防群治”平台等四大运用平台,实现了数据大融合、业务大协同、治理大联动,初步探索形成了一条符合时代特征、富有厦门特色的社会治理新路子。

在中国社科院2015年《公共服务蓝皮书》中,厦门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名全国第三;在中国科学院2016年《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中,厦门市在全国40个被调查城市中幸福感排名第一。

跨界联动

构建全域立体化防控

美丽厦门,平安先行。平安的核心就是群众的安全感。

从最早的倡导建立社区巡逻队,到后来全市开始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建“红袖标”平安志愿者队伍,再到今年创造性地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传统群防群治深度融合,厦门的群防群治工作已经由以往简单的初步带动、粗放式投入模式,转变为依靠网络信息化系统,实现自愿参与、精确投放,真正实现高效惠民的目标。

今年8月初,由厦门市委政法委(综治办)、厦门市公安局开发并大力推广的“互联网+群防群治”平台正式上线。这款名为“厦门百姓”的app群防工作平台集群防管理、信息采集、宣传学习、线索举报等多功能于一身,广泛吸纳热心群众、社区网格员、出租房东、物流快递员工、环卫工人、停车管理员等社会各界群众注册加入,巧妙地将群众请进警方“朋友圈”,实现社会力量参与群防从“被动”向“主动”的华丽转变,让守护平安真正深入人心,成为青年群体追逐的生活新风尚。 

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跨界联动、资源共享,这是厦门各政法、综治部门应对日趋多元、复杂社会风险提出的划时代新理念。

理念创新,带来方法创新。一年前,在厦门市委、市政府、市委政法委的高度重视下,全省唯一以市一级的反诈骗平台——厦门市反诈骗中心应运而生。相比全国其他地方的反诈骗平台,该中心由公安、银行、通讯、网络等合署办公,构建“跨界联动、以快制快,数据围剿、源头阻断”的打击防范新模式,反诈骗“厦门经验”得到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高度肯定,在全国推广,已有超3000人次来厦学习反诈骗的“厦门经验”。

今年年初,公安部确定在全国建立七个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研判分中心,厦门作为七个分中心之一,被升格为全国反诈骗“东南战区”,负责着东南沿海城市反诈骗的研判工作。

厦门市反诈骗中心以此为契机,开始启动厦门反诈骗2.0新版本——建立“厦门市网络诈骗防控平台”,以大数据、大情报为基础,打造了诈骗电话技术反制系统——“火眼”,并联合阿里巴巴和360等平台,对电信网络诈骗进行预测、预判,达到先发制人的目标。

截至2016年10月31日,厦门市反诈骗中心共关停、拦截各类诈骗电话2.5万个,成功拦截电信诈骗1210起,冻结涉案资金5166万元。2015年下半年,电信诈骗发案同比下降13.84%,2016年1-10月,电信诈骗发案同比下降30.88%。

联网互动

铺就纠纷解决“快速通道”

分流与过滤矛盾纠纷,厦门起步较早。

从小嶝岛的“好厝边会所”打响,到澳头社区“公亲会”、海沧洪塘“言和堂”、莲塘村“宗亲会”,厦门一个个民间调解机构品牌正响;同安竹坝的涉侨调委会、汀溪生态保护调委会,夏商(江头)农产品批发市场调委会等,厦门的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日趋完善,已经成为纠纷双方乐于首选的解决纠纷的途径。近年来,厦门市先后培育发展了290多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覆盖医疗卫生、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等30多个行业领域,年均化解各类行业纠纷4000余件。初步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多元调解工作体系,在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15年5月1日,《厦门经济特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条例》正式实施,此项地方性法规乃全国首部。其中,“无争议事实记载”“无异议调解方案认可”“政府购买调解服务”“非诉讼法律援助”等机制的创设,引起了全国的瞩目。

经过一年来的广泛宣传发动,《条例》的主要精神、纠纷多元化解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和各部门的广泛共识。越来越多的市民认识到,遇上矛盾纠纷,不一定非得闹上法庭,大家还可以选择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解决方式。这些快速、便捷的解决方式,让广大群众真切地享受到机制改革创新带来的“红利”。

近年来,厦门市积极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与网络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把调解工作“搬至”互联网,开启了“互联网+纠纷调解”的新模式,有效地打破时空限制,回应了群众低成本、高效率化解矛盾纠纷的新要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