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无罪 监管有责

2016-11-08 08:58:11 来源: 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1月8日讯  近日,一段“揭秘大凉山公益作假”的视频被曝光:在直播镜头前发放给村民的百元大钞,直播结束后直接收回。当事的快手主播事后承认,“发钱”是为了增加粉丝数和观看量,让粉丝多刷礼物。11月6日,快手平台回应称已经冻结相关人员账号,并联系警方核查真相。

视频中,两排衣衫褴褛的大凉山村民,前排蹲着的是老妪和孩子,后排站着的是村民中的中老年男性。他们人手领到公益主播发给的一张百元大钞,接受他们的摆拍,拍完之后,主播们再把钱收回,放进钱包,上车走人——以大凉山区贫困村民为道具,利用在线粉丝的同情心,举慈善公益之旗,行作假敛财之实。据媒体报道,这种令人作呕的直播并不止一起。直播过程的收入主播赚35%,二级平台“公会”提成5%,剩下60%为平台收入。其中,主播每天收到的礼物价值5000元到1万元不等。

若不是主播同行间内讧,互相爆料,这些利欲熏心的嘴脸可能还在继续上演。吸粉、刷礼物换钱,这不仅是诈骗,而且是双重诈骗。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慈善法》中明确规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今日,凉山警方微博通报已驱离相关人员,当地公安及民政部门正在联合调查处理此事。只是,处理一起案件或许不难,但一场又一场伪慈善带来对“公益”的重创,怎么处理?

一方面,对于无法接触网络的大凉山的贫困群体来说,这种无节操的“献爱心”,会严重影响这个群体对干干净净公益的理解、对实实在在脱贫的信心,以及对社会的信任;另一方面,主播们贩卖贫困,骗取眼泪的“公益”,不仅严重挫伤了捐助者的感情,透支了社会爱心,更是在掘本就饱受质疑的社会公益的根基。

有些网友怪罪于野蛮生长的网红经济。的确,一段时间以来,网络直播的种种无下限让我们领教了这个新生事物的“简单粗暴”。2016年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各种直播平台井喷般涌现。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今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数百家网络直播平台。网红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人人机会均等,假冒伪善的网络主播只是少数,但他们给正在成长中的直播业带来隐患,并由此引发了一些次生灾害。

但笔者认为,让网红经济背这口黑锅,不公平。如果做真正的慈善是褒义的,那么技术驱动下的经济发展最多只能是中性的。经济本身没有错,只是由此引发的日渐汹涌的粉丝效应,只要能吸引来足够的眼球就能获利的经济模式该如何管理才是解决问题的要扼。

慈善无罪,技术无咎,但监管有责。希望刚刚发布并将于12月1日生效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能有效规范并问责直播造假行为。

(赵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