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检企联手建立未成年人阳光就业帮教基地

2016-06-27 08:54:34 来源: 福建法治报

“三无”少年的家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6月27日讯  “找到工作岗位;找到真情相助;找到家的感觉;找到人的尊严;找到走向新生活的光明之路。”日前,记者走进设于福清市华信食品有限公司的未成年人阳光就业帮教基地,帮教中心内张贴的“五个找到”显得特别的醒目。此时,来自福清市检察院未检科的检察官正在对涉罪未成年人开展“一对一”的帮教工作。

 给涉罪未成年人开展心理辅导

“让阳光筑梦未来!这是检企共建帮教基地的共同目标。”说起建立阳光就业帮教基地的初衷,福清市检察院检察长郑龙清告诉记者。

近年来,随着福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外来人员到福清务工、求学。由于家庭教育监督缺失等原因,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走上犯罪道路。2013年以来,福清市检察院共办理涉罪未成年人案件317件566人,其中外来人员占48%。

“通过综合分析外来涉罪未成年人特点,我们发现近一半系‘三无人员’,即无监护人、无固定住所、无经济来源。因无取保条件难以对他们适用非羁押强制措施或判处非监禁刑,还有部分涉罪未成年人在被不起诉后或被判处非羁押刑后,因无法回原籍继续学习又难以在本地就业,存在再犯罪的风险。”福清市检察院未检科科长陈文说,为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为外来涉罪未成年人提供平等司法保护,该院结合福清市民营企业实力强、热心公益的特点,提出与企业合作携手推进非羁押帮教基地的探索。

为此,2013年10月,福州地区首个未成年人非羁押诉讼帮教基地(即未成年人阳光就业帮教基地)在福清市华信食品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作为企业,我们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愿意与检察院共同教育挽救感化失足未成年人。”该公司总经理陈荣华说,帮教基地会根据帮教对象的性别、年龄及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同工同酬安排岗位,量身定做技能培训方案,不定期开展技能培训。

小林(化名)是云南人,2015年初来福清打工。因沉迷网络游戏,为了买游戏装备,他几乎花光了身上所有的积蓄。当发现同宿舍的同事手机装有支付宝且手机没有设置密码时,小林趁同事熟睡之际,重新设置支付宝密码,在10天内先后4次从同事支付宝账户盗走2600余元。去年4月小林因涉嫌盗窃罪被刑事拘留。

考虑到小林犯罪情节较轻,又是初犯,且已全部退赃,加之真诚悔过,福清市检察院对他作出了不予批准逮捕决定,并将其纳入阳光就业帮教基地进行跟踪帮教。

相关新闻